扎根潮州
扎根潮州

山徑躊躇-阮慶岳回鄉與學子的文學對話

2020/01/12

2019年潮州出身的阮慶岳老師,回到故鄉與國中學子開啟一場兩天一夜的文學創作之旅。2020年年末,阮老師再次回到潮州,走進當地人俗稱「省潮」的潮州高中,與學子們就作品文本進行回饋、提問,以互動對話形式,照見不同的觀點及潮州記憶,激盪不同世代間的火花。

潮州是阮慶岳童年記憶的歸所,他曾說:「故鄉對我而言,一直有著某種奇異地驚顫意味。」潮書院此次也安排阮慶岳感受新舊交織的潮洲,從熟悉的潮庄老街廓到市場百味,及潮州鎮郊的村里聚落、散居庄外的農職人、麵線達人 ……,希望讓作家充分感受土地豐沛生命力,為創作注入更多的靈感與養分。

#故事從潮州開始

阮慶岳老師的著作《黃昏的故鄉》及《山徑躊躇》,皆有以潮州小鎮作為故事的背景,小時的記憶與多在光華國小、瘧疾研究所(現址已改建為潮州高中校史館)、中山路、三山國王老街廓一帶。

在十歲隨著家人離開潮州後,再次回到潮州已是24歲時在台南當兵時的休假空檔,十多年未回潮州,潮州的樣貌改變了不少。但小時候全家人所住的宿舍仍有人在生活著,以前屋中覺得粗壯的柱子,長大後卻已非記憶中的雄偉樣貌。

#埋在心中的文學種子

在淡江大學就讀建築系時,阮慶岳是個不折不扣的「球棍」,大半時光都是在籃球場上度過。卻偶然在佈告欄中看到校內文學獎正在徵件,從來沒有參加過文學比賽的他,卻開始提筆寫起短篇小說,完成後準備送件,但抵達了中文系系辦卻沒有勇氣走進去,最後到了學校中的郵局寄了作品到中文系辦。

這段故事的最後,當然就像戲劇般,當時的作品獲得了文學獎的小說獎,為日後的文學創作留下一顆小種子。

但就在得到文學獎之後,反而開始了一連串忙碌的時期,在完成了兵役後,接受父母親的全力資助,前往了美國讀建築,畢業後就在美國芝加哥建築事務所開始工作。

#斜槓的契機

在美國的這段時間,忙碌的生活中就沒有再接觸文學創作,甚至從未想到自己未來會走上文學創作的旅程。離開了芝加哥,阮慶岳回到了台北,開設了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。

多年後,在因緣際會下錄取了台北市政府的藝術家海外交流活動,前往加勒比海的宏都拉斯,獨自一人在國外待了三個月。這三個月對阮慶岳來說是個關鍵的旅程,在這段期間,思索了關於未來的生活及意義的想望。

45歲,才發現建築領域並非真正符合自己的興趣。

回台灣後阮慶岳便毅然決然地結束了建築事務所的業務,開始了全職作家的生活。

#與學子互動

阮慶岳分享《山徑躊躇》出版時接受 幼獅文藝陳柏言 訪談時的八個提問,當中提到許多對於阮慶岳著作的觀察,分享給各位也帶領大家一步步踏進文學思辨的脈絡中。

.

在講座的先備資料中,學子們書寫了學習單,闡述自身對於文學著作的觀察、對於潮州的印象及生活記憶,以及對於阮老師的各種好奇提問。老師邀請學子們上台朗讀提問,以互動的方式相互探索彼此。

..

「這似乎是文學界的潛規則,對於不同族群的書寫可能會是一種禁忌,甚至帶有質疑。」簡報中的提問犀利地向阮慶岳提問著身為漢民族,仍在文字中書寫著原住民的生活。

.

阮慶岳再次闡述「誠實」對於創作的重要性:「書寫不熟悉的文化及族群,確實挑戰跟壓力會比較大,但那絕對不是禁忌。文學創作者要很誠實,心裡怎麼想就要怎麼寫,不能去寫假的東西。若是寫錯可以接受指教,但最怕的是你去騙人。」

.

也有學生提出提問:「因為您是在地的潮州人,所以在文章及字裡行間都能感受到一些溫暖、溫度。想請問如果是要描寫、刻劃其他地方,要從什麼角度切入較為合適?」

阮慶岳回答:「你所講的『溫暖』及『溫度』很重要。但這會比較難,書寫一件事情要有『溫度』,一定是你要先有『感覺』。如果是想描寫一個陌生的地方,你只要有一個『短暫的感覺』你就可以從這個感覺去寫下去,把溫度帶出來。」

.

學子看著阮慶岳老師說著這一席話,點著頭。

攝影 :李佩蓉